0%

时常记起8年前的组内聚餐。那时的我刚工作半年,焦头烂额于一个颇有难度的项目,想请托不参加,又被好兄弟拉了过去。饭终了,导师的寄语是,“希望你们每一年都有一点新变化”。此后,每年年末我都会想,过去一年我的变化是什么,来年又希望发生什么变化。
回看去年年初拟定的2021全年计划,完成度大概40%,剩下的30%有惊喜,余下的30%留给来年改进。生活不全是规划出来的,甚至可能一多半都不是,有惊喜也有遗憾,总是如此。
2021年成长和伤痛并存,有很多想要感谢的人,也会想起一些平时不会想起的人。
2022年未知与期待同在,希望能做到真诚勇敢,爱我所爱。

阅读全文 »

离上次发日志,已经三年。
每年年末,都有小伙伴催更,现在可以继续写写什么了。平时基本不看电影,但用一部电影作为宣告年终结束的仪式成为了惯例。16年是《珍珠港》,17年是《芳华》,今年是《阳光普照》。喜欢这部电影没有特别复杂的原因,只因为看到一个家庭的命运起伏。大家从不知道如何表达爱,到在经历种种曲折后逐渐相互理解,到最后互相搀扶着勇敢生活,让我有代入感。往年阖家团圆,今年身在异地,由此,也更加的想家。

阅读全文 »

前天和小伙伴们看了《芳华》,旁边的90后小伙伴哭得稀里哗啦,可能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在里面找到不同的代入感。
回家的路上,碰巧在微信群里碰见姑爹一家,我说姑爹姑姑可以一看,因为他俩相识于知青路上,都是在那个年代有过故事的人。但我建议他们可以选在节后,因为怕看完心里沉重。
姑爹告诉我:“欢欢,旧与新总是相向而行的哟。[微笑.jpg]”
我说:“这是不是就像每当到了快过年的时候,大家都喜欢总结和回忆过去?”
姑爹答到:“就是的啊。”
恍然大悟。
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总是伴随着两面,有白既有黑,有悲伤就有欢乐,没有沉重作为对比,大概就不知道什么是释然。只有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一切,才会平静地面对过去看似不如意的人生。过去的不如意,衬托着现在的幸福。而现在的不如意,恰似等待来日厚积薄发。反之亦然。
感谢姑爹的年末点拨。
也因此,年末要写点什么,如往年。

阅读全文 »

老妈曾说,她最爱听刘和刚的《父亲》,也曾听过她动情地演唱。而直到现在我终于完全了解其中的原因,完全体会到了老妈的情感,那是作为小女儿对父亲的依恋和敬佩。
断断续续地,为老妈整理出这篇访谈记录 ,看着老人们过去几十年走过的路,感叹现时的珍贵。
珍惜时光,珍惜家人……

阅读全文 »

今年的母亲节,送给老妈(和老爸)一个特殊的礼物——一首参与作词、作曲的新歌,表达儿子对远方父母的思念和祝福。老妈说上次的视频里字太小看不清,今天上午拿到的原版视频,截出了这一版。好歹字基本能看清楚了。
上周水利系学生节的首演,紧接着郑州项目的超限沟通会,几天的紧张准备好在最终有了超出预期的结果。今天周六终于有时间总结下《河》的创作思路和过程,也算为上半年的音乐上的突破做一个小结。另外,创作和排演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艺术和工程上的联系,下一篇会写一写。之后,就可以放心地进入音乐修整期,全力投入下半年的设计工作了。

阅读全文 »

每年春节回家,央视都会播放纪录片《记住乡愁》,今年已第三季。耳畔响起雷佳的《乡愁》,心中荡起浓浓的思乡情。片尾曲一直在变,而片头曲却始终如一。
今晚拜见外公,一起看完一集《记住乡愁》,看黄姚镇居民的乐善好德,听他们祖辈流传的祖训家规,突然迫切地想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。
父亲姓张,母亲姓王,张王两家的历史,我都想了解。我想探寻家族变迁的过程,以及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,传承家族文化、维持家族兴旺的魂。
于是在这间温暖的小屋里,今年89岁高寿的外公,雪白的头发,花白的眉毛,不紧不慢地向我讲述着,我从未听过的一些事。

阅读全文 »

戴上耳机,放大音量,生活中不能少了音乐。
前晚偶然听到《Tennesee》,一见倾心,想了很久该怎么形容,最贴切的还是——深情。
昨晚加完班回家,下了《Pearl Harbor》(珍珠港)电影和原声BGM,看完了,听完了,才知第一次听时的抓心,是仿佛心灵长上了眼睛和翅膀,像Rafe和Danny般飞向天空,一边俯瞰田纳西农场的金黄和太平洋海水的深蓝,一边自由呼喊。我爱这个世界的美好,纵使个人渺小,但有无限可能去创造。
2016的最后一天,不上班,收拾屋子,整理思绪,为一年的忙碌做结,盼来年的生活有新意。
同时一如既往的,愿我们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~

阅读全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