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参与基础设计的HD项目和正在做的hd项目拼音简称相同。做HD的桩基和筏基时写了很多总结,成为了往后做项目的很好的参考。今天做hd基础,大致了解了它的脾气,有收获。
选型
- 根据建筑图估算基底标高:约-12m
- 找到±0,看地质剖面图获得地层分布,找到基底标高所处地层情况:基底以下依次为2m粉土层(140kPa),>8m的卵石层(400kPa)
- 查看地勘的建议:1、基地处理(素土挤密桩)后做天然基础;2、桩基:参考周边已有建筑。但电话沟通后得知,卵石层中频现粉土夹层,因此地勘建议不用卵石层作为端承桩持力层,建议做摩擦桩;
- 主楼f12+b3层,最大柱底反力约15000kN,若摩擦桩则桩长较长,不经济。同时考虑到可能的粉土夹层,因此考虑选择筏基以避免局部恶劣地基。
- 查看地质剖面图,地质剖面均匀平稳,同时基底标高统一,有利于筏基。以下通过验算地基承载力及沉降,证实了筏基的可行性,得以最终选用。
地基承载力计算
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-2011》观察深宽修正公式5.2.4:
【图】
基底标高落在粉土层,fa=140kPa
承载力修正系数:《基》表5.2.4中有粉土项。地勘没指明黏粒含量,暂取小值sb=0.3,sd=1.5
重度:不考虑地下水,地勘没给出每个地层的重度,因此深宽修正时的基底以下土重度r和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rm均暂取18kN/m2
宽度修正:基底宽度远大于6m,取6m,则sb*r*(b-3)=0.3*18*(6-3)=16.2kPa
基础埋置深度d:对筏基取室外地面标高和基底的差值。此处注意两点:
- 本楼场地东北高西南低,室外地面标高偏保守地取小值(-2.000m),可使得计算出的d偏安全。d=-2-(-12)=10m。
- 根据《基》5.2.4条文说明:
【图】
本项目楼座分布如下:
【图】
可知:裙房重量较小,不足以补偿挖掉的土体,不能保证主楼下地基达到与其深度相适应的深度修正。因此需根据实际裙房荷载得出等效的基础埋置深度(主楼荷载较大,主楼重量能压住裙房地基,主楼对裙房地基承载力的贡献大于裙房对主楼地基承载力的贡献)。
有如下2种方法得到等效埋置深度: - 手核:将基础、各层梁板柱、面层恒载换算得到总的基底以上结构自重(不考虑隔墙重量)。缺点是梁柱恒载不便手核,但可根据常用工程的工程量统计进行类比换算。
- 0.5(筏板厚度)*25+0.5(筏板上建筑面层厚度)*20+(0.25(-3层人防顶板至少250厚)+0.12+0.18(首层板)+0.12*2+0.15(大底盘裙房顶至少150厚)*25+0.1*6*20=58kPa
- 根据以往项目的统计(以高标为例),框架结构的混凝土用量大致比例为:
- 楼板和建筑面层的重量比例大致为:0.13*25:0.1:20=1.6:1
- 考虑梁柱荷载放大系数的等效埋置深度=1.3*60.5/18=4.4m
- 根据yjk上部结构计算得到的柱底反力进行换算,优点是反映了梁柱荷载的贡献:
- 将已有yjk模型里的隔墙荷载设置为0,提取基底反力
- 裙房部分受力较均匀,具有代表性,选取此处试算
- 柱底恒载约5300kN,单柱对应面积:8.4*8.4=70.56m2
- 基底反力约:5300/70.56+0.5*25+0.5*20=97.6kN/m2
- 为便于快速计算,编制了冲切剪切的计算表格,并和理正软件的计算过程进行了对比。借此也对规范进行了细致学习。!点此下载
- 规范针对扩展基础和筏板的冲切和剪切用了两套公式。虽然看似形式相近,但一定有区别。目前体会到的区别在于:
沉降计算
对筏板基础的构造要求
- 筏板最小厚度
- 最小配筋率